《礼记》今之教者全篇


微信截图_20241130161029.jpg


今之教者(1)

——对症下药治弊端


原文


今之教者,呻其占毕(2),多其讯言(3),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(4)。使人不由其诚,教人不尽其材。其施之也悖(5),其求之也佛(6)。夫然,故隐其学而疾其师(7),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。虽终其业,其去之必速(8)。教之不刑(9),其此之由乎!


注释


①本节选自《学记》。②呻: 诵读。占:同“苫”,竹简。毕:竹简。占毕:这里指课本。③讯;告知。多其讯言:一味灌输知识。(4) 及:急于,追求。数:同“速”。安;适应。⑤悖:违背。(6)佛:同“拂”,违背。(7)隐;感到沈苦。疾:怨恨。(8)去;忘记,忘掉。(9)刑:成,成功。


译文


如今教书的人,只知道念诵书本,一味进行知识灌输,急于追求快速进步,不顾学生能否适应。结果使学生学习没有诚意,教育的人也不能因材施教。对学生的教育违背了规律,达不到教育的要求。像这样,学生便对学习感到痛苦,并厌恶老师,对学习的困难感到畏惧,不懂得学习的好处。他们虽然勉强完成了学业担学到的东西很快就忘了。教育之所以不能成功,原因就在这里吧!

 

读解


古人也有“厚古薄今”的毛病,总觉得过去怎么怎么好,现在怎么怎么不好,时常发出今不如昔的感叹。也许,这是人类共同的、普遍的心理吧。过去了的事情,不好的方面随着时间消逝而越来越淡化,好的方面却随着时间消逝而越来越突出,越来越被美化。每个时代的人都觉得自己的时代毛病百出、千疮百孔,过去的时代是理想的社会。


当然也有不变的。比如这里说到的教学当中的急于求成,照本宣科,不论对象情况一律“填鸭”,学生厌学,教师厌教等情形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改变而变好或者变坏。


作为专搞教育的人,当然应该从中吸取教训,引以为戒,改进教育方法。不过,任何时代都有高明的教师和平庸的教师,有聪明学生和愚笨学生。十个指头不一般长,这大概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。如果这样来看问题,现实的态度是:对症下药。


国学典籍·相关推荐

  • 《悟真篇》西江月一十二首全篇

    西江月一十二首(以象十二月)内药还同外药,内通外亦须通。丹头和合类相同,温养两般作用。内有天然真火,炉中赫赫长红。外炉增减要勤功,妙绝无过真种。此药至神至圣,忧君分薄难消。调和铅汞不终朝,早睹玄珠形兆。志士若能修炼,何妨在市居朝。工夫容易药···

    国学典籍 2025-01-04 39

  • 《悟真篇》绝句六十四首全篇

    绝句六十四首(按周易六十四卦)先把乾坤为鼎器,次搏乌兔药来烹,既驱二物归黄道,争得金丹不解生?安炉立鼎法乾坤,锻炼精华制魄魂,聚散氤氲成变化,敢将玄妙等闲论。休泥丹灶费工夫,炼药须寻偃月炉。自有天然真火候,不须柴炭及吹嘘。偃月炉中玉蕊生,朱···

    国学典籍 2025-01-03 62

  • 《悟真篇》七言四韵一十六首全篇

    七言四韵一十六首(以表二八之数)不求大道出迷途,纵负贤才岂丈夫,百岁光阴石火烁,一生身世水泡浮。只贪利禄求荣显,不觉形容暗悴枯。试问堆金等山岳,无常买得不来无?人生虽有百年期,夭寿穷通莫预知。昨日街头犹走马,今朝棺内已眠尸。妻财抛下非君有,···

    国学典籍 2025-01-02 43

  • 《悟真篇》序全篇

    嗟夫!人身难得,光阴易迁,罔测修短,安逃业报?不自及早省悟,惟只甘分待终,若临歧一念有差,立堕三涂恶趣,则动经尘劫,无有出期。当此之时,虽悔何及?故老释以性命学开方便之门,教人修炼以逃生死。释氏以空寂为宗,若顿悟圆通,则直超彼岸;如有习漏未···

    国学典籍 2025-01-01 59

  • 《左传》隐公二年全篇

    隐公二年原文【经】二年春,公会戎于潜。夏五月,莒人入向。无骇帅师入极。秋八月庚辰,公及戎盟于唐。九月,纪裂繻来逆女。冬十月,伯姬归于纪。纪子帛、莒子盟于密。十有二月乙卯,夫人子氏薨。郑人伐卫。【传】二年春,公会戎于潜,修惠公之好也。戎请盟,···

    国学典籍 2024-12-27 59

  • 《左传》隐公·隐公元年全篇

    隐公·隐公元年 原文【经】元年春王正月。三月,公及邾仪父盟于蔑。夏五月,郑伯克段于鄢。秋七月,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、仲子之賵。九月,及宋人盟于宿。冬十有二月,祭伯来。公子益师卒。【传】元年春,王周正月。不书即位,摄也。三月,公及邾仪父盟于蔑,邾···

    国学典籍 2024-12-27 6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