追溯寒食的起源,需要回到远古时期。 寒食节也称“禁火节”, 是沿袭了远古的改火旧习。
春秋时期, “禁火节”成了“寒食节”, 是为了纪念晋文公的名臣介子推。
据说,晋文公重耳在流亡时, 臣下介子推曾经割股给他充饥。 晋文公归国后,分封群臣, 介子推不愿受赏,于是携老母隐居于绵山。
后来,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, 介子推还是不愿为官。 晋文公放火烧山,逼介子推露面, 结果,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柳树下。
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, 将其葬于绵山,修祠立庙, 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, 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, 要吃冷食,以寄哀思, 这就是“寒食节”的由来。
自此,寒食节一直沿袭。 到唐代时,寒食节成为了全国性法定节日。
唐代诗人张说《奉和圣制寒食作应制》 就描写了唐代宫廷过寒食的热烈景象。
寒食春过半,花秾鸟复娇。 从来禁火日,会接清明朝。 斗敌鸡殊胜,争球马绝调。 晴空数云点,香树百风摇。 改木迎新燧,封田表旧烧。 皇情爱嘉节,传曲与箫韶。
伴随着岁月的流逝, 寒食节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, 介子推早已沉入历史长河, 不过寒食所代表的 人们对忠诚、廉洁、政治清明的赞许, 却是千年如一的流传了下来。